基本信息 书名:淮南子 编著者:刘安 著;陈静 解读 馆藏地:三层文艺阅览室2024 索书号:B234/14 内容简介 《淮南子》是淮南王刘安和他的门人宾客共同撰著的一部著作,成书于西汉初期的景帝时代(前156—前141年),距今已经二千多年。这是一部内容丰富的著作,既保存了先秦以来的许多思想材料,又有汉初思想综合的时代风貌,显示了其作者试图“牢笼天地”的雄心。
基本信息 书名:论衡 编著者: (汉) 王充 著 ;邵毅平 解读 馆藏地:三层文艺阅览室2024 索书号:B234/13 内容简介 王充是东汉著名思想家,其代表性著作《论衡》,是一部伟大的唯物主义论著。主旨在于解释世俗之疑,辨析是非之理,批判东汉儒学中“谶纬”等神秘主义,“冀悟迷惑之心,使知虚实之分”,其无神论思想和朴素唯物主义理论运用了天文、物理、生物、医学、冶金等领域知识,突破了旧思想的束缚,对于思想史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。它不仅是中国思想史上,也是世界思想史上的一部巨著。
基本信息 书名:陶渊明集 编著者:(东晋) 陶渊明 著;袁行霈 解读 馆藏地:三层文艺阅览室2024 索书号:I213/2 内容简介 《陶渊明集》是东晋末南朝宋初时期杰出的诗人、文学家、辞赋家、散文家陶渊明的作品集。陶渊明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性人物, 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。其诗文内容充实, 情感真挚, 风格冲淡, 韵致悠然, 极善用写意的手法点染出浑朴深远的意境, 在平淡醇美的诗句中,蕴含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,具有独特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, 堪称古典诗歌史上的一座高峰。
基本信息 书名:杜甫集 编著者:杜甫 著;张忠纲 解读 馆藏地:三层文艺阅览室2024 索书号:I222.7/32 内容简介 本书共选杜诗一百三十三题一百七十首,杜诗原文以人民文学出版社二〇一四年出版的《杜甫全集校注》为底本,并据其“校记”择善而从,篇目以编年为序。“注释”力求简明精当,不作过多的繁琐考证。但在一些容易产生歧义之处,仍不避其繁,以便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意。“点评”主要对诗的写作主旨、艺术特色、篇章结构、相关评论及影响等作出简明扼要的介绍,力求雅俗共赏。
基本信息 书名:王安石集 编著者:王安石 著;刘成国 解读 馆藏地:三层文艺阅览室2024 索书号:I222.7/31 内容简介 王安石诗,以熙宁九年(1076)罢相归金陵为界,分为两个阶段,前期多言志、阅世、感遇之作,后期则多观照自然、以物观物之作,蕴情感于景语深处,耐人寻味,被称为“王荆公体”。本书为选集,选取了王安石诗文中具价值部分进行注释、点评、解析,带领读者感受王安石语言的魅力、饱满的感情、博大的情怀。
基本信息 书名:国语 编著者:沈长云 解读 馆藏地:三层文艺阅览室2024 索书号:K225/18 内容简介 《国语》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史籍,所记内容以春秋史事为主,间及部分春秋前的史事。《国语》主要记述了西周穆王以来,下迄春秋鲁悼公的四百二十余年间各国贤士大夫的“嘉言善语”,及相关重要史事,可以说是了解我国西周春秋时期历史的最基本载籍之一,也是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典籍之一。
基本信息 书名:左传 编著者:郭丹 解读 馆藏地:三层文艺阅览室2024 索书号:K225/17 内容简介 《左传》,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著,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,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,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。作品原名为《左氏春秋》,汉代改称《春秋左氏传》《春秋内传》《左氏》,汉朝以后多称《左传》。它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,是历代儒客学子重要研习史书,与《公羊传》《谷梁传》合称“春秋三传”。《左传》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记史文学作品,它起自鲁隐公元年(公元前722年),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(公元前468年),以《春秋》为本,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《春秋》的纲目。
基本信息 书名:尚书 编著者:钱宗武 解读 馆藏地:三层文艺阅览室2024 索书号:K221/6 内容简介 本书系《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》之一。钱宗武先生解读《尚书》,包括导读、原典、注释、点评等部分。解读者以广阔的学术视野、扎实的文献功底、深厚的理论素养,探隐索微,反复论证。本书既反映了当前《尚书》研究的新成果,又便于读者阅读、理解。本书善于提炼《尚书》中最重要、最有价值的部分,凸显其对于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。通俗易懂,引人入胜,使人在阅读中得到心灵的启迪。
基本信息 书名:孟子字义疏证 编著者:(清)戴震 著; 徐道彬 解读 馆藏地:总馆 - 三层文艺阅览室2024 索书号:B222/148 内容简介 《孟子字义疏证》一书,是戴氏最为自信而又自负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,自称:“仆生平论述最大者,为《孟子字义疏证》一书,此正人心之要。今人无论正邪,尽以意见误名之曰理而祸斯民,故《疏证》不得不作。”该书通过自设宾主问答与“字义疏证”的方式,援据经言,考镜源流,对理、天道、性、才、道、仁义礼智、诚、权等传统哲学概念“比类合义”,附以己见,对老庄之道、释道之论、程朱理学、阳明心学等往昔思想,皆有所挖掘、总结和批判,进而提出了“圣人之道在六经”“以词通道”“理存于欲”的新学说,既是对古代社会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,也是对新时代市民阶层生活的情感表达和理性诉求。
基本信息 书名:春秋繁露 编著者:董仲舒 编著;周桂钿 解读 馆藏地:总馆 - 三层文艺阅览室2024 索书号:B234/15 内容简介 《春秋繁露》是中国汉代哲学家董仲舒的政治哲学著作。《春秋繁露》全面地阐发了董仲舒的宇宙观和政治哲学、伦理思想。同时,也反映出汉武帝时代儒学的基本面貌。《春秋繁露》推崇公羊学,发挥“春秋大一统”之旨,阐述了以阴阳五行,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哲学——神学理论,宣扬“性三品”的人性论、“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”的伦理思想及赤黑白三统循环的历史观,为汉代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,奠定了理论基础。